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11拥国内排名前三的搜索引擎市场,同时有着MAU超4亿的360浏览器
通过节能低碳体验和劳动教育增强师生的节约意识和责任意识,形成人人参与、人人节约的良好风气,推动绿色低碳环保理念入心入行。
如果做到责任、信心、付出这三点,那么在我们这样的医学院,相信大多数学生都可以成为比较好的医学人才。这是不断互动的过程,互动的基础就是临床本身。
张文宏秋冬的新疫情淹没了一条喜讯。没有谁生下来就可以做医生,如果基础不扎实,其实到一定程度就走不远了。03跟学生定期交流,和我的门诊查房同等重要Q:近三年来,您一直在为本科生开设专业基础课《传染病学》。实际上,今天一天,我从事的工作全部是教学,也是非常繁忙。前段时间因为新冠疫情,很多事情也受到影响,最近上海疫情防控进入了新常态,我们也慢慢恢复了常规交流。
11月21日,因浦东出现2例本地病例,上海市第87场新冠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备受瞩目。有的老师会觉得是不是学生不够聪明、不够努力,没有完成我交给他的任务,导致自己做的工作取得的结果不是很理想。国际灾害风险综合研究计划(IRDR)是由国际科学理事会(ISC)和联合国减灾署(UNDRR)共同建立的一项国际综合研究计划。
她很高兴复旦大学国际灾害风险综合研究计划国际卓越中心能够成为国际灾害风险综合研究计划大家庭中的新成员,并称该中心高质量的科研水平、跨学科的研究背景给评审委员会留下了深刻印象。焦扬在致辞中指出,极端天气气候与环境风险正深刻影响甚至严重威胁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对世界各国的治理能力提出重大考验。IRDR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华东,IRDR-IPO执行主任韩群力,复旦大学IRDR国际卓越中心执行主任、联合国特别机构世界气象组织天气与减灾服务司前司长汤绪,世界气象组织研究司环境气象研究科学主管Alexander Baklanov,联合国减灾署全球风险分析与报告办公室主任Marc Gordon,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助理总干事、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院长Gretchen Kalonji分别围绕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IRDR 科学计划及科学议程制定情况介绍复旦IRDR国际卓越中心介绍和2021年工作计划全球大气环境监测-城市环境气象与健康研究介绍风险与系统思考科研与高等教育的跨国和多学科途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经验和全球高等教育改革的潮流带来特邀报告。他希望,以此为契机,打造学科交叉融合的大平台,形成遵循科技创新规律、人才规律的治理安排,促进多学科交叉,推进跨学科研究。
作为国际灾害风险综合研究计划中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一环,国际卓越中心致力于创新科学知识,提升能力水平,同时也是促进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卓越中心为中国大陆首设,院士出任中心主任,多国多学科团队联合发力灾害风险综合研究国际计划(IRDR)是由国际科学理事会(ISC)和联合国减灾署(UNDRR)共同建立的一项国际综合研究计划。
他强调,希望卓越中心在减少灾害风险领域当好服务国家和全球发展的排头兵和先行者,加强源头创新和集成创新,产出有影响的国际成果,助力国家和世界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依托大学和科研机构,在全球建立大(跨)专业卓越中心体系是IRDR推动灾害风险综合研究的集成创新、知识辐射及其在全球治理中的科技支撑与实践的重要举措。作为国际创新合作平台,复旦大学国际卓越中心由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大气科学研究院牵头,公共卫生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大数据学院、发展研究院等院系参与联合共建。持续产出高水平的成果,有效提升我国乃至全球极端气候的处置能力和防范风险能力。
在强调多学科交叉集成的同时,卓越中心将加强与国内外研究机构以及相关国际组织、国际研究计划的深入合作,聚焦集成创新平台和国际合作网络建设,把科研教学能力及其成果转化为应用于国际治理实践的实际能力,大力提升多灾种大气环境灾害及公共卫生安全风险应对和治理领域的科技研究、专业支持、决策咨询(公共治理)、最佳实践、组织领导和技能培训等六大能力与基础设施水平,积极引导复旦相关学科师生参与国家发展和全球治理实践,进一步提升复旦大学的国际化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希望卓越中心坚持主动作为的国际合作方针,积极参与各种渠道气候变化对话磋商和全球治理,为建立合作共赢的全球治理体系做出重要的贡献。张全表示,建立卓越中心是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科技创新治理的生动实践,也是上海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加快迈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内容。焦扬、张全、张忠伟及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马兴发,IRDR国际办公室(IPO)执行主任韩群力,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副校长、复旦大学IRDR国际卓越中心主任张人禾共同为中心揭牌。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副校长、大气与海洋科学系系主任、大气科学研究院院长张人禾出任中心主任,复旦发展研究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大气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联合国特别机构世界气象组织天气与减灾司前司长汤绪为执行主任。尤其在当前疫情下,公共卫生问题和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共同面临的两大社会性挑战,她对复旦能够致力于攻克这两项重大难题表示赞赏,希望中心未来能取得更多紧扣政策发展并及时有效的科研成果,从而为全球的社会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Riyanti Djalante 表示,国际灾害风险综合研究计划是由国际科学理事会和联合国减少灾害风险办公室共同创立,旨在通过全球性跨学科研究来应对自然灾害带来的问题并减少灾害影响、提升相关政策制定水平。全球变暖与健康风险预警与治理创新团队、极端天气气候与健康风险预警与治理创新团队、大气环境与健康风险预警与治理创新团队、风险互联大数据分析与建模创新团队、多风险互联与一体化健康治理集成创新团队分别由复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阚海东、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副系主任温之平、大气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建民、大数据学院院长冯建峰以及汤绪担任负责人
学校党委成立了十四五规划领导小组和编制工作小组。12月29日至2021年1月6日,学校党委集中开展了《建议》征求意见工作,通过座谈会、书面、基层党组织集中征求意见等多种形式,充分听取党委委员、规划咨询委员会成员、中层党政领导干部、老领导代表、民主党派负责人代表等各类群体的意见建议。校党委书记焦扬、校长许宁生任规划领导小组组长,许宁生任编制工作小组组长。1月8日下午,学校党委召开全委会会议审议通过,这份贯彻顶层设计意图、凝结广大师生集体智慧、体现复旦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决心的《建议》正式诞生。2018年召开的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明确到本世纪中叶建成中国特色世界顶尖大学的三步走战略目标,提出到2035年实现第二步目标,即学校整体水平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为跻身世界顶尖大学奠定坚实基础。专题调研、开门问计,师生积极贡献金点子开门问策、问计于民,学校研究编制规划、起草规划《建议》高度重视来自一线师生的意见。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学校党政领导班子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事业发展,同时有条不紊地推进十四五规划研究编制工作。通过深入开展专题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学校党委使《建议》起草和规划编制过程成为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过程,成为研判形势、找准目标、谋划发展的过程,成为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动员鼓劲的过程。
贯联考虑、一体谋划,《建议》体现学校发展战略的一致性、连续性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启航五年,也是复旦大学在完成第十五次党代会三步走战略第一步目标基础上、向世界一流前列迈进的开局五年。经充分研究,学校党委凝练了14个调研主题,14个调研组在校领导牵头下,克服疫情防控带来的困难,积极行动、深入调研,累计召开调研座谈会153场,召开专题会、推进会62次,全校院系、实体运行科研机构、附属医院及相关职能部门代表基本全覆盖,积累了丰富的调研资料,并通过领导班子2020年暑期务虚会深化调研成果,为《建议》起草和规划提供了有力支撑。
3月2日,2020年校党政领导班子春季务虚会分析学校发展的时与势,启动了总结十三五、谋划十四五的工作。《建议》重点发挥学校党委把方向、管大局的职责,着重管大方向、定大战略。
全校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畏艰险、万众一心、矢志拼搏,努力创造新时代复旦发展新奇迹,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而不懈奋斗。据统计,近800人次参加征求意见工作,收到各类意见建议300条。作为一份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指导性文件,《建议》应如何引领全校师生既着眼长远、按照十五次党代会和双一流建设方案确定的目标稳步奋进,又立足当下、按照党和国家事业的新部署新要求聚力攻坚?对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建议》不仅提出了未来5年学校发展的主要目标,还描绘了到2035年的远景目标,体现了学校发展战略的一致性、系统性。起草组逐条研究、反复斟酌,按照充分吸纳、能改则改的原则,对建议稿增写、改写、精简文字共计87处,综合采纳各方面意见建议162条。
2020年上半年,在2018年党代会大调研、2019年主题教育大调研基础上,学校党委继续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面向十四五时期学校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组织领导班子开展专题调研。为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建议》与第十五次党代会中明确提出的八大体系和第二步目标保持一致,提出十四五期间学校发展要实现的八方面目标,并对2035年远景目标进行了更加具体、清晰、精准的表述,既保证了规划的连续性、统一性,又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态度。
制图:温瑞琪实习编辑:边欣月责任编辑:李沁园。《建议》起草与规划编制坚持同谋划、同设计。
起草《建议》始终坚持对标对表与联系实际相结合、长远目标与近期谋划相结合、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这三条原则,全面对标五中全会精神、上海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和教育部关于直属高校规划编制的工作要求,对表中央、上海关于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照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和三步走战略布局,把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远景目标贯联考虑、一体谋划,按照学校十五次党代会提出的八大体系,提出方向性意见、整体性考虑、战略性举措。师生们的线上参与热情被点燃,大家围绕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基础设施、校园服务等息关学校事业发展的方方面面贡献了260余条金点子。
复旦大学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的新征程正在开启。12月21日,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同步开出我的金点子专栏,面向全体在校师生员工、离退休老同志、附属医院医务人员、广大校友和社会各界人士征集十四五规划建议。焦扬与许宁生带领班子成员,深入研讨十三五建设成效、未来五年机遇挑战、2035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重大举措等,提出具体指导意见。还有103条关于十四五改革发展的具体建议,转由规划编制小组在规划编制中参考吸收。
1月8日下午,中国共产党复旦大学第十五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中共复旦大学委员会关于制定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下简称《建议》)。目前征集活动还在火热进行中,并将贯穿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始终。
这份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引、凝聚了全校师生集体智慧的《建议》,是学校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节点,将为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提供引领和支撑,为复旦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勾画蓝图。以此为起点,复旦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进军的号角正在吹响,复旦人干事创业的斗志业已点燃。
根据《建议》,未来五年,学校将从立德树人、科研创新、学科建设、人才队伍、服务国家和对外开放、医学教育、综合保障、深化改革、党的建设9个方面着力,为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育新机、开新局。管大方向、定大战略,学校党委强化顶层设计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袭
发表评论